希望教會 HOPE CHURCH
  • 關於希望
    • 認識希望
    • 加入小組
  • 最新消息
  • 牧者頻道
    • 主日信息
    • 讀經列車 >
      • 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 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
      • 列王記上/列王記下/歷代志上/歷代志下/以斯拉記
      • 尼希米記/以斯帖記/約伯記/詩篇
      • 箴言/傳道書/雅歌/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
      • 以西結書/但以理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
      • 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
      • 哈該書/撒迦利亞/瑪拉基書/ 馬太福音/馬可福音
      • 路加福音/約翰福音/使徒行傳/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
      • 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書/帖撒羅尼迦後書
      • 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書
      • 彼得後書/約翰一書/約翰二書/約翰三書/猶大書/啟示錄
    • 生命故事
  • 品味幸褔
    • 幸福之語
    • 夫妻恩愛營
    • 鄰家醫師
  • 幸福小聚
  • 未來領袖
    • 活力青少
    • 歡樂兒童
  • 聯絡我們

智慧人生系列5 - 說話的智慧2

7/30/2023

評論

 
圖片
線上有聲主日信息
↓ 以下點擊 ↓
說話不難,說好不易,一定要好好說話。

故事:是蝸牛開始的

【路加福音 6:45】
好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發出善來;壞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發出惡來;因為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

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
  • 智慧的解讀情緒與感受
    事件 → 情緒 → 思考 → 行動 → 結果
    一個想法,會帶來一個做法,而這一個做法,會產生一個結果,這個結果會讓我快樂或不快樂。

    我們大腦有一個區塊叫做「認知」,也稱為「思考」這是上帝創造出來給我們去解讀事件的區域,而這個區域很需要神的智慧進來。當我們把神擺在我們前面,大腦認知的領域就被智慧充滿。你解讀事件的時候,也自然會以智慧來看待。

    一個事件的本身與我們所產生的情緒,以及最後導致怎樣的結果,當中的選擇、回應,都根據我們的思想而來,每個事件發生後,都需要智慧去判斷我們的情緒感受到底給了我們些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情緒一來較跳過思考的過程,或因為裡面太少上帝的話,而導致溝通失敗、關係破裂的結果,我們的心就是存取神話語的地方,應當常常讀神的話,將神的話放在心上,神的智慧就會在裡面保守你,使你能做正確的判斷,帶出有好的結果。

    聖經說要快快地聽、慢慢的說,這慢慢的幾秒鐘裡,就是讓你的認知系統,能夠藉著有智慧的思考過程來運行。


  • 約瑟哥哥們的思想(創世紀50:16-18) V.S約瑟的思想(創世紀50:19-20)     
    一個有智慧的人不管發生再不好的事情,他永遠可以從上帝的角度看出美善的結果,並帶出美好的行為。但當你裡面沒有上帝的智慧,你的思維就都是過去的傷害和苦毒累積而來的產物。​

一、好好說話的原則

  1. 爭論但別爭吵:
    爭論是回到問題本身來討論,爭吵卻是容許自己在情緒中發洩我們因成長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不一樣,看待事情的觀點本來就可能差異很大,但我們要期許在討論溝通事情時不要為了證明誰對誰錯,爭論變爭吵,甚至人身攻擊和無意義的謾罵,贏了面子,輸了關係,有什麼意義呢?


  2. 不碎念、不翻舊帳:
    一直挖過去的瘡疤或嘮叨方式,希望對方聽我的。


    例子:
    「你現在就給我去念書,你忘記你上次考試考的多爛嗎?」

    例子:
    ​一位媽媽只要看到女兒在喝飲料,馬上開啟連珠炮模式「你怎麼又在喝飲料,家裡有自製的果汁阿你為什麼不喝,你看你就是愛喝飲料才會常頭痛,你是很多錢沒地方花嗎? 」


    媽媽想表達「我關心你的健康」但說出口的話卻讓女兒反感,忍不住想與她爭執 ,傷了母女的關係。

  3. 生氣要有底線:
    我們不是不能有生氣的情緒,不要生氣到不可收拾,到頭來後悔莫及的地步。

    生氣是一種選擇,但我們要決定這股氣要往哪裡去,
    你說的是愛,還是傷害。

二、好好說話的公式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作者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他發展的「非暴力溝通」為社會作出的貢獻,讓他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

所謂的非暴力溝通,就是去除溝通裡會造成傷害的成份,同時達到有效的溝通目的,讓雙方的真實心意相通。

我們經常看見夫妻吵架,但到底夫妻為什麼吵架呢?是因為不夠愛對方嗎?不見得,更可能的情況是,夫妻深愛著對方(才會結婚),但他們卻用錯了溝通方式,結果雙方的真實心意都無法傳達給對方,卻把暫時的怒氣實實在在的發送給對方了。

​那麼,正確的溝通方式是什麼樣的呢?盧森堡在書中寫道:只要4個步驟,就能改善所有關係。

好好說話公式:
  1. 觀察:
    只說出「你看到的事實」,也就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要點是清楚地表達觀察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

    ▲盧森堡深知人們一感到不滿,就會立刻作出評論,而且這些評論往往是負面的,對人不對事的,如「懶鬼」、「大嘴巴」、「小氣」等等。

    因此,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步驟是「只說觀察」或「只陳述具體行為」,這其實也是為了幫助人們抑制自己評論他人的習性,把注意力集中在發生的具體事情、行為,而不是自身的分析、猜測、貼標籤,不容易刺激對方的防衛反抗情緒。


    只是闡述事實,沒有評論,沒有參雜情緒化的字眼在裡面 。


  2. 感受:
    受傷、害怕、喜悅、開心、氣憤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歷許多各種不同的情緒,但在溝通中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我很沮喪、我很焦慮)卻是少見的。

    我們很難將正在經歷到的情緒具體的陳述出來。
    「我上次不是告訴過你了嗎?」「你自己想啊!」「在一起那麼久了,你還不知道嗎?」 

    但為什麼要說出自己的感受呢?

    如果我很憤怒的話,對方難道不能從我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上得知我的感受嗎?

    你當然可以用凶狠的眼神來告訴對方你很憤怒,但這樣做與指責一樣,同樣會激起對方機械性的防禦反應,他可能會感到懼怕、委屈,不知如何是好。

    ​
    如果你把自己的感受溫和的說出來:「我感到憤怒」這卻能夠激發對方的同理心/共情,讓對方代入你的角度去看問題,為你著想。

    同理,當你試著把感受說出來:「我感到沮喪」、「我感到憤怒」,這其實就是在提醒(或可說是強制)對方感受到你的心情。 


    我們從小到大被教導的是「哭什麼哭,你哭有用嗎?」「你難過有用嗎?」解決問題比較實在吧!


     「我看到你在發脾氣,我有點焦慮」「我看到你在生氣我有點害怕」這樣對方才能明白你的情緒當我們知道自己有什麼感受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我們內心的需要,才能釐清我有什麼需求要被滿足,​才能進一步好好說話。

  3. 直接說出自己真正的「需求」
    我們每個人活在世界上,任何時刻都是有需要的,比如我需要水,需要睡眠,需要房子住,需要朋友需要包含了我們的價值觀或者是對生活的期待,比如慶生,慶祝結婚週年我們常常會用批評來表達不滿,而不是直接說出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我們還時常會犯詞不達意的錯誤──明明自己的需求很簡單,但就是要繞許多個圈子來表達,繞到最後的結果是對方不知道你到底要什麼。

    更重要的是,我們往往會以為是對方的行為讓我們感到憤怒,但其實是因為我們的需求未得到滿足。
    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要。
    批評往往暗含著期待。


    例子: 
    ​
    我們是否也常講, 「你到底要不要回來啊!」「每天忙那麼晚到底再幹嘛!」「工作和家庭到底哪一個重要?」,我們花很多時間爭吵,卻沒有說出自己真正的需要, 「 其實,我需要你的陪伴」與其罵對方,總是在工作,不重視家庭,不如換個方式說「我希望一週有一個晚上,你可以陪我吃飯約會」 。

    如果太太說「這個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歡工作,不喜歡我」,那反映了她看重親密關係。
    明確告知他人,我們期待他採取何種行動,來滿足我們,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說清楚,講明白,愛就來。
    ◎要常常讓對方知道你的需求,而不是讓對方一直承受更多情緒化的字眼。 


  4. 請求:
    以正向語言向對方提出明確請求。我們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
    。

    ​如果我們的意思含糊不清,別人就難以了解我們到底想要什麼。

    ​
評論

    作者

    林志仁 牧師 & 蔡鳳梅 師母

    封存檔

    五月 2025
    四月 2025
    三月 2025
    二月 2025
    一月 2025
    十二月 2024
    十一月 2024
    十月 2024
    九月 2024
    八月 2024
    七月 2024
    六月 2024
    五月 2024
    四月 2024
    三月 2024
    二月 2024
    一月 2024
    十二月 2023
    十一月 2023
    十月 2023
    九月 2023
    八月 2023
    七月 2023
    六月 2023
    五月 2023
    四月 2023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七月 2018

    類別

    全部

    RSS 訂閱

  • ​​幸福專線:​(04)2265-1572​
  • 希望官網:www.17gohope.org
  • 希望信箱:1[email protected]​
  • 教會地址:台中市南區工學北路169號
  • 服務時間:AM.09:00~PM.17:30 
圖片
  • 關於希望
    • 認識希望
    • 加入小組
  • 最新消息
  • 牧者頻道
    • 主日信息
    • 讀經列車 >
      • 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
      • 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
      • 列王記上/列王記下/歷代志上/歷代志下/以斯拉記
      • 尼希米記/以斯帖記/約伯記/詩篇
      • 箴言/傳道書/雅歌/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
      • 以西結書/但以理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
      • 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
      • 哈該書/撒迦利亞/瑪拉基書/ 馬太福音/馬可福音
      • 路加福音/約翰福音/使徒行傳/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
      • 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書/帖撒羅尼迦後書
      • 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書
      • 彼得後書/約翰一書/約翰二書/約翰三書/猶大書/啟示錄
    • 生命故事
  • 品味幸褔
    • 幸福之語
    • 夫妻恩愛營
    • 鄰家醫師
  • 幸福小聚
  • 未來領袖
    • 活力青少
    • 歡樂兒童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