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有聲主日信息 ↓ 以下點擊 ↓ 【撒母耳記 22 : 1-2 】 大衛就離開那裡,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弟兄和他父親的全家聽見了,就都下到他那裡。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裡;大衛就作他們的頭目,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 不需要買樂透,而是有產業,勇士勇敢抓取。 一、善於關心善待他人這裡我們看見當大衛被通緝被追殺時,卻吸引他的父母親人和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裡,多達400人,這些人為什麼願意跟隨大衛?大衛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要權沒權,在當時沒有未來,是怎樣的特質讓這些人願意跟隨大衛。 【撒母耳記上 17 : 26 】 大衛問站在旁邊的人說:有人殺這非利士人,除掉以色列人的恥辱,怎樣待他呢?這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是誰呢?竟敢向永生神的軍隊罵陣嗎? 從這裡開始讓我們看到大衛不一樣的一面,這是在當初大衛奉父親的命令,在為他的哥哥們送餅的時候,他聽到非利士人哥利亞對以色列軍隊的辱罵,大衛這樣說。 大衛在當時不是軍人,上陣打仗和他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但他聽到以色列百姓被辱罵,有一個不甘心的熱情在他裡面發動,對他哥哥們來說,大衛是驕傲且心懷惡意的(28節),在這裡大衛被偏待,被人誤會,被潑髒水,被貶抑,但大衛沒有因為這樣就熄了他的熱情,他關心以色列的百姓。 正如耶穌來這世上,耶穌也被錯待,被陷害,但因為愛耶穌也並沒有因此退卻,好叫神的愛可以彰顯。我們再來看大衛對於基伊拉的百姓撒母耳記上 23:1-4,這裡我們看見,雖然大衛被掃羅王列入頭號通緝犯,傾全國之力要追殺的對象,其實真正窘迫、心理苦惱的是大衛吧!但大衛沒有忘記神對他的呼召,神對以色列敗興的愛,使得大衛敢於直面困難。 即使大衛也明白基伊拉的百姓會出賣他們,大衛仍冒險去救他們,大衛愛以色列的百姓,如同牧人愛羊群那樣。我們再來看大衛有愛的事件: 【撒母耳記上 30 : 22-24 】 跟隨大衛人中的惡人和匪類說:這些人既然沒有和我們同去,我們所奪的財物就不分給他們,只將他們各人的妻子兒女給他們,使他們帶去就是了。大衛說:弟兄們,耶和華所賜給我們的,不可不分給他們;因為他保佑我們,將那攻擊我們的敵軍交在我們手裡。這事誰肯依從你們呢?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應當大家平分。 人都喜歡有愛的領袖,這是最強而有力的連結,一個領袖要懂得去關愛你所領導的人,關心他們勝過於關心他們所能做的事或是帶給你的利益。但怎樣有這樣的愛呢? 大衛的愛是從神而來,我們從聖經中看到大衛是如此的與眾不同,因為他是一個懂得神的愛的人,所以他喜歡敬拜,也因著這樣的愛讓他特別懂得去關愛神所愛的百姓。 二、主動性的領導行動【撒母耳記上 23 : 1-2 】 有人告訴大衛說:非利士人攻擊基伊拉,搶奪禾場。所以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去攻打那些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耶和華對大衛說:你可以去攻打非利士人,拯救基伊拉。 大衛明白神呼召他成為領袖,因此他看見需要是採取主動出擊的方式,而不是被動等待。 【羅馬書 8 : 15 】 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 這裡我們看到兩種領導模式,一個是習慣別人來發號司令,那是奴僕的心,心中常存的是害怕。另一種則是兒子的模式,是願意主動承擔起家裡需要的責任,會去關心家中的需要,這也是父樂意看到的兒子的樣子。 神讓以色列進入迦南,不就是要扭轉迦南的文化形式嗎?那塊土地被罪的文化汙染了,神讓以色列人去佔取那些地,所表示的就是為神的土地重新設立神國的標準。 過去迦南地充斥了罪惡,不重視人命的文化,例如拜偶像是用孩子獻祭,這樣的文化是只重視自己,而不管未來的文化,在這樣的文化下,人生命是沒有盼望的,而且這樣的罪是使土地招來咒詛的。 三、審時度勢以神為主【撒母耳記上 23 : 1-4 】
【撒母耳記上 30 : 8 】 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追趕敵軍,追得上追不上呢?耶和華說:你可以追,必追得上,都救得回來。 在聖經中記載許多由大衛主導許多的戰役中,大多可以看見大衛求問神,大衛是以色列的君王中求問神最多次的,不是大衛不會做事,而是他認清只有神才是掌管一切的。 【耶利米書 33 : 3 】 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 我們回頭來看基伊拉的事件,大衛想要救,也求問神了,神說可以打,但他的下屬又提出看法,很實際地說: 【撒母耳記 23 : 3 】 跟隨大衛的人對他說:我們在猶大地這裡尚且懼怕,何況往基伊拉去攻打非利士人的軍旅呢? 大衛並沒有因為已經求問一次就對於下屬的困難置若罔聞,一意孤行,而是又求問神一次,讓跟隨的下屬也清楚明白神的旨意,然後才採取行動。大衛也會評估實際的狀況,但最後的決定權是交給神。 我們也當如此,對於現實情況也要有所判斷,但不單單以此為自己的最後決定,而是願意把主權交給神,這樣那平坦的道路必臨到你。 線上有聲主日信息 ↓ 以下點擊 ↓ 【馬太褔音 7 : 7】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一、要祈求-祈求就必得著
二、要努力-尋找就必尋見
三、要堅持-叩門就必開門
【路加褔音 11 : 5 -8】 耶穌又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到他那裡去,說:『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裡,我沒有甚麼給他擺上。』那人在裡面回答說:『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閉,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 問題:
線上有聲主日信息 ↓ 以下點擊 ↓ 【彼得前書 2 : 9 】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神乎召祂的百姓,不是要隱藏起來的,是像君王尊貴的祭司,祭司是何等榮耀又重要的職分,神興起領袖為要帶來祝福。 【民數記 16 : 47-48 】 亞倫照著摩西所說的拿來,跑到會中,不料,瘟疫在百姓中已經發作了。他就加上香,為百姓贖罪。他站在活人死人中間,瘟疫就止住了。 若沒有亞倫祭司,願意站在活人死人中間,為百姓贖罪,瘟疫帶來的死亡不會這麼簡單就止住了,站在活人死人中間容易嗎?真的很困難,但若沒有這些不單顧自己的是這樣的領袖,誰能脫離災殃,得著祝福。 耶穌若沒有為我們捨了祂自己,我們又怎麼能逃避將來的審判,得著永恆的福分?在耶穌所設立的聖餐中,耶穌撥餅後,舉杯後都說了一句話,你們要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 一、不單顧自己事大衛能夠成為以色列的領袖,其實源於他有良好的傳承: 【路得記 4 : 17 】 鄰舍的婦人說: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給孩子起名叫俄備得。這俄備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衛的父。 這個傳承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單顧自己的事,路得記在聖經中是特別的一卷書,這是唯一一卷完全描述女性的書卷,這卷書讓我們看到神在預備大衛這個領袖,藉由不起眼的人,看起來不像領袖的人卻帶出一個影響後代的領袖。 我們來看這樣美好的特質如何傳承: 【路得記 1 : 16-17 】 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 為人媳婦願意做到這個地步很不容易,要成為媳婦對女人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做丈夫的一定要多體諒妻子,並且願意為妻子說話,捍衛妻子,如果不知道要如何愛護妻子,可以去參考最新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愛是需要冒險的,愛是需要陪伴的。我們看見拿俄米婆婆和媳婦路得都是不單顧自己的人,是願意付出愛,為他人著想的人。 我們再來看後來成為路得丈夫的波阿斯: 【路得記 2 : 8 】 波阿斯對路得說:女兒啊,聽我說,不要往別人田裡拾取麥穗,也不要離開這裡,要常與我使女們在一處。 【路得記 2 : 15-16 】 波阿斯吩咐僕人說:他就是在捆中拾取麥穗,也可以容他,不可羞辱他;並要從捆裡抽出些來,留在地下任他拾取,不可叱嚇他。 波阿斯是一個不單顧自己財富的人,而是能善待那些缺乏的人,是個體貼的人,當路得向波阿斯尋找庇護的時候,波阿斯就定意用心處理。 這世代狠人只要同居,這是不負責人的,這樣的文化帶給社會及後代極大的災難。難怪他們的後代大衛也是這樣一個體貼人的人(訂定上陣的與後方守衛的同得擄物的規定)。 我們是君尊的祭司,求主幫助我們要成為一個不單顧自己的領袖,這樣的領袖興起就帶來祝福。 二、領袖找尋出路領袖是找尋出路的,我們看到當摩西那個時候瘟疫發生了,摩西他們兄弟不是只顧自己,而是幫百姓尋找一個活的出路。 為什麼摩西會成為領袖,而百姓只是被領導的人,因為摩西遇見問題會找出路,百姓是找藉口,只會抱怨,結果會抱怨的百姓先把自己送走了。 遇到問題,要想辦法解決,沒有辦法一定是最佳方案,但不找出路一定是最糟策略,更何況我們還有一位可以尋求的主。遇事先看困難,先抱怨只會徒增煩惱,不能解決問題。 我們再回到路得記,我們看到拿俄米家遇到甚麼樣的困境,拿俄米的丈夫及兩個兒子都死了,拿俄米無依無靠,有的就是兩個媳婦,但拿俄米沒有只想自己的出路,而是想到媳婦的出路,所以採取了打發媳婦離開她的方法,拿俄米沒有困在那,拉著媳婦一起死,而是為媳婦找出路。 而路得為婆婆找出路,她決心跟著婆婆照顧她,跟著婆婆來到伯利恆,路得沒有將生活問題就丟給婆婆,不是當個蛀蟲,而是找出她力所能做的,就是當時有的慈惠政策,窮人可以去田地撿掉落的麥穗,她去到波阿斯的田地撿麥穗以維持她和婆婆的生計。 路得沒有抱怨,婆婆沒有抱怨,有的只有對神的感謝,找出路的人會懂得感恩: 【路得記 2 : 20 】 拿俄米對兒婦說:願那人蒙耶和華賜福,因為他不斷地恩待活人死人。拿俄米又說:那是我們本族的人,是一個至近的親屬。 我們再來看波阿斯: 【路得記 4 : 1-2 】 波阿斯到了城門,坐在那裡,恰巧波阿斯所說的那至近的親屬經過。波阿斯說:某人哪,你來坐在這裡。他就來坐下。波阿斯又從本城的長老中揀選了十人,對他們說:請你們坐在這裡。他們就都坐下。 【路得記 4 - 6】 我想當贖那塊地的是你,其次是我,以外再沒有別人了。你可以在這裡的人面前和我本國的長老面前說明,你若肯贖就贖,若不肯贖就告訴我。那人回答說:我肯贖。波阿斯說:你從拿俄米手中買這地的時候,也當娶(原文是買;10節同)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產業上存留他的名。那人說:這樣我就不能贖了,恐怕於我的產業有礙。你可以贖我所當贖的,我不能贖了。 我們看到那個比波阿斯還要與拿俄米丈夫至親的親人,聽到要連同娶路得,這個族兄就表示恐怕於我的產業有礙,所以他就拒絕買贖那塊地。那對波阿斯就沒有影響嗎? 當然也有,但是波阿斯為了照顧路得,把這個麻煩給擔下來了。波阿斯不畏損失,不畏困難,就為幫路得及她的婆婆拿俄米找出路。 領袖是要找方法解決問題的,不要只陷在困擾中,這樣只會陷入抱怨、難過的光景。 三、領袖帶來盼望當一個領袖會找出路,想辦法解決問題,就能將盼望帶給別人。
路得是如此,拿俄米是如此,波阿斯是如此,大衛也是如此,因著相信主,將盼望帶給人,這也是神對希望教會的託付。 在以色列人要第一次要進入迦南地時,5/6的探子都說我們不能得勝,只有迦勒和約書亞勸勉以色列百姓,不要怕他們,神與我們同在,足能得勝,迦勒和約書亞看見得勝的關鍵在於神,迦勒和約書亞的眼光專注在一路上來神怎樣與以色列百姓同在,而其他的探子和百姓則是將眼光放在困難上,勝利從來都是由有盼望的人書寫的,失望的人只能寫出失敗的篇章。 這樣的眼光很像什麼,很像射箭,專注在靶心就容易射中,而眼神散渙看不清楚靶心就容易脫靶。 親愛的家人使徒彼得這樣勸勉我們: 【彼得前書 3 : 15 】 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屬神的兒女是心中有盼望的,你的心中有這樣的盼望嗎?請將這樣的盼望帶給別人,幫助人進入神的祝福中。 線上有聲主日信息 ↓ 以下點擊 ↓ 「尼希米」原文的字義是「耶和華安慰」,他的父母期待若在他未來遭遇患難的日子,他只尋求耶和華作他的安慰,他的父母更期待尼希米能將上帝的安慰帶給受苦的以色列百姓。尼希米的家庭可以說是敬虔猶太人的家庭,非常重視家庭宗教教育的傳承。 尼希米是酒政:擔任波斯亞達薛西王的酒政。酒政就是在王宴樂時、在王身邊負責喝酒,確定酒沒有毒,王就可以喝。所以,尼希米是一個非常靠近王的官員,這意味著得到王很大的信任,處在權力的核心,是很有影響力的工作。 Q.尼希米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今日上帝讓我成為波斯國王的酒政,我能為上帝、為我的同胞、為我的故鄉做些什麼呢?」 一、一切從禱告開始【尼希米記 1:1-4 】 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的言語如下: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說: 全本尼希米記是以禱告為開始,是以禱告貫穿整本書,更是以禱告作結束。尼希米是以『禱告』來承載他一生的事奉。尼希米清楚知道神掌管一切,且一直都與他同在,樂意聆聽和回應他的祈求。
二、禱告中潔淨自己【詩篇 66 : 18 】 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超越表面的現象看問題。 6-7節禱告說:『願你睜眼看、側耳聽、你僕人晝夜在你面前為你眾僕人以色列民的祈禱、承認我們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我們向你所行的甚是邪惡、沒有遵守你藉凓僕人摩西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通常我們看問題時,比較會把焦點放在問題的表面現象,而很少去關心問題背後的原因跟影響,所以我們採用的策略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花費了很多精神跟力氣後卻還是無法把問題處理掉。 有很多問題,除非我們承認自己錯了,否則那些問題永遠沒有辦法根除。 如果我們在某些問題上,一直無法跨越、無法突破,很可能原因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別人造成的,很可能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需要承認自己的錯誤,然後才能開始往正確的方向去做。 三、禱告完等候神的時機尼希米記2:1-4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擺酒,我拿起酒來奉給王。我素來在王面前沒有愁容。王對我說:你既沒有病,為什麼面帶愁容呢?這不是別的,必是你心中愁煩。於是我甚懼怕。我對王說:願王萬歲!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荒涼,城門被火焚燒,我豈能面無愁容嗎?
【尼希米記 2 : 4-5 】 王問我說:你要求什麼?於是我默禱天上的神。我對王說:僕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歡,求王差遣我往猶大,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 是主動對尼希米提問的。不過,若是更深入的查考,就會發現「此機會是『神給的』」;當然,機會必是留給「有預備的人」。 【尼希米記 1 : 11 】 主啊,求你側耳聽你僕人的祈禱,和喜愛敬畏你名眾僕人的祈禱,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我是作王酒政的。
「什麼事情能讓我發揮最大的價值?」 「什麼事情會讓我離世那天沒有遺憾?」 「上帝是依那些我祝福過的人來衡量我的人生。祂衡量你的標準是你如何幫助別人成為更好的人。」 線上有聲主日信息 ↓ 以下點擊 ↓ 【腓立比書 4 : 9 】 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 一、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關於領袖,正如俗語說的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領袖也不是一天就可造成的,沒有人天生就能夠成為領袖,領袖是從不斷的學習領導累積而成的。最小的領導是從領導自己開始,到勇於領導他人。 【創世紀 12 : 4 】 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 亞伯拉罕了領導是從自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從自己開始領導,從領受神的道領導自己遵守神的道,亞伯拉罕的家族興起,是從亞伯拉罕領導自己開始。 學習以擴張自己並非人的天性,墮落後人的罪性使人不愛學習: 【羅馬書 7 : 18-19 】 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 所以使徒保羅這樣提醒領袖,他是如何領導自己的: 【哥林多書前 9 : 27 】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領導自己就是要攻克己身,叫身服我,保羅就他自己的經歷來提醒門徒,保羅承認人因罪的墮落,肉體中沒有良善,常常會牽引人往罪惡的方向發展。 就像以色列百姓,當他們沒有起來領導自己的時候,放任自己慾望擴大的時候,他們不是拜偶像,就是落入淫亂、抱怨神的當中,雖然有神的律法引導他們,但是當他們個人不起來領導自己就讓自己落入各樣的罪中。 抱怨神和祈求神看起來好像差不多,抱怨神是放任自己的怨氣隨意指控神,而祈求神只是將自己所要的告訴神,抱怨神是放任肉體,而祈求神是起來領導。 不起來領導自己就是讓自己落入罪中,這是得不償失的。要起來領導,從自己開始領導。不要用自己領導的不好為藉口放棄領導,要遵照聖經上吩咐的標準去領導自己,引領自己,就能領導他人。大衛王即使被掃羅王追殺期間都沒有放棄領導(領導不只是身分,而是生命)。 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就該起來領導自己,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家族更要起來領導,照著神的吩咐去領導就會經歷不一樣的祝福。 二、破壞學習的不良習慣身為領導者很需要的一個習慣就是學習,吸取好的經驗、知識將自己導向更好的路上,而讓人不想去學習的最大殺手就是罪,也是各樣的私慾。並不是說所有的慾望都是錯的,而是讓慾望沒有限制的放大會是很大的問題。 【提摩太後書 3 : 6-7 】 那偷進人家、牢籠無知婦女的,正是這等人。這些婦女擔負罪惡,被各樣的私慾引誘,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 有些人學習為什麼沒有成效,因為被各樣的私慾引誘,變成私慾來引導人,而不是真理來領導。例大衛王與拔是巴犯姦淫的事情。 除了自己的慾望,也要小心慎選朋友: 【申命記 20 : 18 】 免得他們教導你們學習一切可憎惡的事,就是他們向自己神所行的,以致你們得罪耶和華─你們的神。 有些朋友就是把我們往錯誤的方向帶,譬如酒肉朋友,愛八卦的朋友,愛抱怨的朋友,周圍的朋友對我們的影響力不可不慎,俗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些會使我們生命蒙塵的人會破壞我們學習的果效。 例:參孫的例子(負),路得的例子(正)。 三、把握每個學習的機會領袖的長進是建立在不斷學習的習慣上,誠如古人所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人是健忘的,沒有持續學習就是容易忘記,實作、實踐也是學習的一種。古人刻苦勤學有提到鑿壁借光(東漢匡衡)、囊螢映雪(晉代車胤、孫康),都是把握時間學習的例子。不是不能學習,是自己要不要學習,學習的機會很多,只是需要我們把握每個學習的機會。 【詩篇 119 : 71 】 我受苦是於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 就連在苦難中都有學習的機會,說實在蠻多人沒有受苦前,是不喜歡學習的,若沒有壓力,很多人是不會想學習的。 提醒各位家人在兩方面要學習,要學習神的話: 【申命記 17 : 19-20 】 存在他那裡,要平生誦讀,好學習敬畏耶和華─他的神,謹守遵行這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這些律例,免得他向弟兄心高氣傲,偏左偏右,離了這誡命。這樣,他和他的子孫便可在以色列中,在國位上年長日久。 另一方面要學習正經事業: 【提多書 3 : 14 】 並且我們的人要學習正經事業(或作:要學習行善),預備所需用的,免得不結果子。 對於你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值得去投資學習的,將來好結果子。 |
作者林志仁 牧師 & 蔡鳳梅 師母 類別 |